实现空程快速下行、滑块慢速接近和加压、保压、卸压、回程以及任意位置停止等动作,具有点动、单次行程和连续行程等工作方式.
(1)滑块快速下行 电磁铁4DT通电,液压泵输出的压力油经阀17进入液控单向阀8的控制腔将其打开,液压缸10下腔的油液一路便经阀8、阀6和节流阀7流回油箱,另一路经阀12流回油箱,滑块在自重作用下快速下行。液压缸上腔空出的体积由油箱内的油液经阀11补充。此时滑块速度由阀7调整。
(2)滑块减速 当滑块下行至上模接近被弯板料时,行程开关发信,使电磁铁1DT、2DT、4DT、5DT通电,使阀13和阀12关闭,液压缸下腔的油液经阀8、阀6和节流阀7才能排回油箱。5DT通电后,使泵输出的 压力油经阀18进入阀11的液控腔将阀11换向,同时由于1DT通电,使液压缸10上腔的压力油的压力升高,阀11右位关闭,油箱不再向液压缸的上腔补油。这样,液压缸的下行只有靠泵输出经阀5和阀6进入上腔的油液驱动,滑块的运动速度可由阀7调整
(3)加压 电磁铁和各阀的工作位置不变,随着 板料变形抗力的增大,液压缸上腔的压力逐渐升高直到滑块运行到预定位置。
(4)保压 电磁铁和各阀的位置不变,系统实现开泵保压,保压压力可由远程调压阀15来调整。
(5)卸压 折弯工作完成后,在滑块向上回程的瞬时,通过电气系统先使电磁铁1DT断电2s,在这段时间内,由于1DT断电,阀16复位,溢流阀14可以打开,使液压缸上腔的压力下降以实现预卸压。
(6)滑块回程 卸压后,使电磁阀1DT、2DT、3DT通电,液压泵输出的压力油经阀5、阀6和阀8进入液压缸下腔推动滑块的上行,液压缸上腔的油液经阀6流回油箱。回程时的最高液体压力可由溢流阀9进行调整。
液压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分析
根据液压系统图及工作过程分析,导致液压缸保 压时滑块压紧力不稳且回程速度缓慢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液压缸活塞及端盖处密封不好,导致缸内外泄漏严重.
②溢流阀15调接压力不足;
③锥阀12阀芯表面磨损漏油,阀口关闭不严
④溢流阀9设定压力偏低
⑤液压泵内泄过大,造成泵压偏低;
⑥换向阀6的阀芯表面磨损,阀芯在阀体内移动不到位 。
液压操纵故障诊断及结果
经过观察,两液压缸表面均无外泄痕迹。另外,由于滑块压制工件时,最高压力有时也可达到标称压力,因此,缸内泄的可能性不大并且可以肯定溢流阀15设定压力正常。
在液压缸回程时,逐渐调低阀9的压力,可发现压力表读数随之减小。这说明溢流阀9性能正常。
拆检锥阀12,经仔细观察,没有发现阀芯和阀座 表面有明显磨损现象。
由于滑块在快速下行时速度高低基本正常,故可断定泵内泄量不大。
通过上面的分析、检查及干扰排除,可以判定上述故障的原因很可能均是由换向阀6的失效造成的。拆开换向阀6后,果然发现其阀芯表面上有磨损拉毛问题,并且其端部的弹簧位置严重偏斜。卸下弹簧后,经试验对比发现此弹簧的弹性存在明显下降问题。
故障发生机理及排除 阀芯表面磨损拉毛一方面引起阀内泄漏增加,压力下降;另一方面会使阀芯移动困难,严重时甚至使阀芯卡死。因此在滑块保压及加压时,系统出现了压力不稳定的问题。弹簧弹性不足且位置倾斜导致了换向阀的阀芯在断电后未能回到原始位置,所以滑阀开口量过小,对通过换向阀的油液起节流作用。液压泵输出的压力油大部分由溢流阀溢回油箱,从而流到液压缸的流量必然减少,所以导致液压缸回程速度缓慢。 对换向阀6更换合格的弹簧,并对磨损的滑阀阀芯进行研磨(若条件许可,最好买同型号的新阀换上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液压折弯机网站:http://www.zwsbcj.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液压折弯机网站:http://www.zwsbcj.com/